你的開學補給已送達:高中裡的 10 個關鍵字,給高中的自己與大家(上)
開學補給系列共有上下兩集。
在高中三年結束以後,彙整十個在高中階段經常出現的關鍵字,以自己的經驗、理解重新詮釋、註解。
希望能對正在高中的夥伴們有所幫助。
關於勇氣
上高中之後,覺得需要勇氣的地方比想像中多好多,各種決策與執行背後都需要一定的勇氣。
有些人說現在的學生害怕失敗,但我覺得失敗後旁人的眼光,比失敗本身更可怕。實際上高中之後,會發現大家都忙得暈頭轉向、沒有那麼多人在看你、大家更沒有力氣去記得別人的失誤或挫敗。
如果沒有人在看,失敗是不是也沒有這麼令人害怕?
很多困難是自己想像出來的,也只存在想像裡。不要只在 100% 成功的時候行動、不要被想像裡的難題困在原地。
先開始,如果真的遇到問題,再好好調整、處理,真的不行就好好告別/暫離/放棄。如果沒有勇氣開始,那成果絕對不會自己出現。
前一次的經驗,可以轉化為下一次的勇氣。
好好去嘗試,從各種小事開始,解決問題、累積經驗,偶爾出問題也沒關係,只要能好好檢討、正視問題、找到原因。這樣一點點解決問題的過程,也能化為以後的勇氣。
高中是在困境裡、經驗裡、在朋友支持、自己學習、練習、克服困難的過程中,長出勇氣的一段時間。
關於自信
有些學弟妹會問「要怎麼培養自信/怎麼像他一樣自信/為什麼他可以這麼自信?」
我也有那種羨慕、嚮往又困惑的時刻,為什麼有人可以這麼從容;為什麼我還沒上台就緊張得要死;為什麼恐懼好像總是能先一步抓住我。
自信不會憑空出現。自信真的不是天生就有/憑空長出來的。
自信是結果,背後一定有原因。
面對報告的自信是,以前對這個主題半個月、一個月,甚至幾年的鑽研;面試時的自信,來自前面一個月每天十二小時的準備時間;面對困難的自信是,源自以前那些你收過、慘烈十倍的爛攤子、那些把你氣到快吐血又必須面對的截止期限、那些跌跌撞撞也必須往前走的時刻……
自信與勇氣的背後,都是一種「相信」。
相信自己以往的經驗、相信以前的練習、相信以前成功跨過難關的自己。
所以呀,在沒有這些累積前,缺乏自信是正常的,慢慢來。要在克服各種難題的過程裡,磨練出屬於自己的自信。
關於努力
公立高中、桃園第一志願,在高中三年裡實在是遇到很多,努力到我覺得很變態又很敬佩的人。不時我也會被朋友歸類進忙到很變態的那一群。
但在高中後期很清楚知道自己為了甚麼而做、看見這些由我寫出的、發布的內容帶來的影響,就會覺得即使高中生活已經很忙,這些事我還是想努力進行下去。
在這樣的心情裡回看以前的自己,我也曾經在看這很多非常努力的同學時,不停問自己「為什麼我不能像他們一樣?」。那段時間常常看著別人,就在焦慮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、是不是還不夠好,為什麼有人就是可以身兼○○ 和 ■■ 還可以 ▲▲。(空格裡面可以任意填入學業成就、社團、組織幹部等等等)
我們會問自己「為什麼我不能跟 ○○ 一樣努力」,卻不會覺得這根本是問錯問題。現在回看會覺得,真正該問的、要問對方的是:
「你在這些事裡看到了什麼?或你在這些事項的盡頭,最後的成果或目標的位子看到什麼?讓你願意這樣即使辛苦的,甚至痛苦的也要努力走下去?」
可能是一份理想、一個目標、一個理想、讀者的回饋,或曾經迷茫的自己。
不是「我要怎麼跟你一樣努力?」而是「背後有甚麼、收穫了什麼,讓你這麼努力且堅持下去?」。不要因為自己不能跟別人一樣努力而感到焦慮,而是去尋找你願意為之努力的人和事。
關於主動
機會會給願意出面的人,越想要就要越主動
不要等。小組合作想要好的成果就自己當組長、查資料、定方向、討論分工事項、跟願意做的夥伴一起前進;想要的比賽/活動/練習機會就自己去爭取。
再也不會有人把東西端到你面前問「這個你要不要?」,想要就主動一點,從比賽到交朋友都是,自己去報名、自己跟老師說、自己去找隊友、自己先傳訊息、自己找話題……不要等別人來找你,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。
關於行動
高中是獨自行動的開始:不要等人、不要有團體才行動
不會有所謂的「完美夥伴」,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目標、計畫、權重、順序,不會有人跟你一模一樣、不會有第二個你,要學會自己前進。
如果什麼事都要有人陪才能做,那基本上什麼事都不用做了。
高一入學、高二選組、高三填志願,面對越來越多的選項,以及更加遼闊的世界,同學會往各式各樣的方向走去。不再有國中考高中時一致的目標,接下來的差異也只會逐漸擴大。總不能為了要一起,就強迫自己或朋友改變方向吧。
所以,要找到那個即使沒有同伴,也想堅定走去的目標,
也要讓自己有獨自前進的心態與能力。
高三滿十八、成年、升大學,高中已經是逐步邁向獨立的年紀,珍惜仍有團體生活的時光,但也要慢慢學習打理好自己、讓家人放心、照顧並穩定自己。
在高中階段還有什麼樣的生活或困惑,又各自有什麼字可以代表呢?請在留言區說說看吧,收集完有趣的關鍵字,說不定也可以再出一篇了。
感謝閱讀,如果想更快找到我、看大學生活相關的內容(近期是一團混亂的大一新生)可以到 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tudying_c.a.t/
也歡迎留言我都會看!可以說說接下來想知道的主題,近期希望可以累積針對高中生的各種經驗輸出,高中都這麼努力活過來了,什麼都沒留下感覺好浪費啊。